北京镜鉴记_第1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1节 (第4/4页)

平安,脚程还快,虽说不能真的“御风而行”,也肯定快过了工曹的奔马。可是十三娘没来,只有瑞秋一个到了柏林寺——知客僧一说身量高的女子,刘鉴和捧灯就都知道是她了。

    ??主仆二人拐出后院僧舍,远远地就看到瑞秋一身短打扮站在大雄宝殿旁边——不过两年的功夫,她现在长得比刘鉴都要高了——大概是为怕路上扎眼,还用块素巾裹住了头发。刘鉴正往前走,捧灯却朝后缩:“爷,我就不去见她了吧。”

    ??刘鉴转头朝捧灯一瞪眼:“你但凡别嘴欠,她也不会打你。”

    ??捧灯满脸委屈地眨眨眼睛:“这丫头跟爷您还有骆小姐不一样,她不读书,不懂好赖话,我夸她她也当我在骂她。”刘鉴撇撇嘴:“她不懂好赖话?是你不会说好赖话吧。算了,不想见她就暂且不见,你赶紧去工曹通知宋大人一声,叫他去禁城工地附近等着我。”

    ??捧灯如蒙大赦地转身就跑。

    ??刘鉴突然想到了什么,朝着捧灯的背影喊一声:“别忘了带上那个箱子!”

    ??“遵命!”捧灯答应着,一溜烟地朝斜刺里逃出去了。

    ??知客僧把刘鉴带到大雄宝殿旁边,双手合什,唱个佛号就离开了。瑞秋走近来朝刘鉴一福:“刘老爷。”刘鉴问她:“骆小姐就派你一个来的吗?燕明刀可捎来了?”

    ??瑞秋皱了皱眉头:“刘老爷吩咐的事情,我家小姐怎么敢不亲自去办?可是咱们沿着运河北上,跑到半路,在东昌府附近,小姐突然就停下了脚步,把东西交给我,说:‘有人追来了,我得拦阻他一阵,瑞秋,你先去北京城,把东西交给刘大人吧。’”

    ??刘惇

    ??刘惇字子仁,汉末三国的数术家。《三国志?吴书》里记载说,刘惇本是平原人,为避战祸南渡长江,依附庐陵太守孙辅。据说他“明天官、达占术”,逢有水旱贼寇,全都能够预先料中,因此被孙辅拜为军师,军中将士全都很尊敬他,称他为“神明”。

    ??某一年星象有所变化,孙权找人去问刘惇,刘惇回答说:“这预示着丹杨郡会出乱子。”孙权问:“什么乱子?”刘惇说:“客胜主人,到时候您就知道了。”时隔不久,果然丹杨太守孙翊(孙权之弟)被部将边鸿所杀。

    ??据说刘惇把自己的术数经验记录下来,写成百余篇文章,但他敝帚自珍,从来不拿出来给人看,也不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谁。《三国志》里对他的介绍非常简略,没有人知道他的下场究竟如何,是否好死,以及死的时候多大岁数。

    ??第十三章 万岁山(1)

    ??刘鉴听瑞秋说十三娘去拦挡追兵,于是五指笼在袖中掐算,脸上慢慢浮起了微笑,自言自语地说:“原来是袁忠彻追来了……嘿,燕明刀都离了京城,才想通其中关窍,这家伙果然是废物一个。”

    ??“谁?您说谁是废物?”

    ??“哦,放宽心吧,你家小姐不会有事儿,”刘鉴朝瑞秋伸出手来,“东西在你身上吧?”

    ??瑞秋点点头,从怀里摸出一个小锦囊,抽开封口的带子,倒提过来,“叮当”做响,就把四枚刀形的青铜古币倒在刘鉴手掌上。

    ??等他们两人赶到禁城工地的时候,捧灯和宋礼早就在那里候着了。看到捧灯,瑞秋居高临下笑咪咪地打招呼:“捧灯哥,小半年没见,你怎么不长个儿呀?”

    ??捧灯垂着手,快步跑到刘鉴身后站稳,嘴里嘟哝着:“看,这回不是我去招她,是她来招的我……”

    ??刘鉴懒得理他,只是关照宋礼:“燕明刀我已拿到,就请大人立刻把那些瓦片儿运出来,拉去煤山,挖个大坑,砸碎了埋上,我好行祈禳之法。”

    ??宋礼忙问:“贤弟前些天立的签子、牵的红绳,我怕被工匠、伕役看到了会传谣言,现在能除了去么?”

    ??刘鉴抬头看看天色,正是申时一刻,红日西斜,但还没有落山——“可以拆了,但咱们速度得快,天黑前必得把那些东西埋好喽。”

    ??宋礼指挥兵丁、伕役把邪瓦搬进竹筐,堆上大车,一行人从才刚动工不久的禁城里穿行而过,时候不大,就来到了万岁山畔。刘鉴抬眼望去,这山周围也都围着布幔,插着黄旗,心里突然一颤,想起件事来,于是凑近宋礼,轻声问道:“姚少师请下御批来的那五本册子,里面就有万岁山,请问,是大人您在管呢,还是王远华在负责?”

    ??宋礼回答说:“我懂土木工程,可是不懂风水;我能看得懂殿宇图样,可看不懂少师写的那些符咒,什么云文、雷文的。这五样镇物,都是王远华监督营造。”

    ??刘鉴一挑细眉:“此刻,王远华可在万岁山工地之上?”

    ??宋礼掏出汗巾来抹一把脸,回答说:“贤弟放心,他现在肯定在忙着督铸大钟呢。我造禁城剩下的废料,全都得往万岁山上堆,所以禁城一天不竣工,万岁山就一天不能开工。拿布幔围上,为的终究是御山,怕老百姓还在这里堆煤而已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