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清和_333 (第2/2页)
过来,其中还有一半是儒师。 ??孟清和看向都事,疑惑问道:“只有六人?可是他人条件不符,退了回去?” ??都事摇头,道:“回镇守,学中报上的名单全在这里,卑职并未划去一人。“挠挠下巴,孟清和脑袋上冒出一排的问号。 ??不应该啊,以大宁儒学和卫学的人数统计,比例完全不对。刨除鞑靼和女真,再去掉准备科举和武举的,同时减掉台阁体不过关的,也不该只有这么点人。 ??那些从京城发来支教的犯官,半绑来的儒师,难道不想趁机回京? ??还是说,大家集体提高了思想觉悟,立志扎根边疆,报效国家? ??都事表示,这个下官不清楚。不过,在名单送来之后,已有两人找上他,想活动一下,将名字从呈报的单子上划掉。理由很简单,字写得不好。 ??“果真?” ??都事点头,“果真。” ??“如何证明?” ??都事表情微妙,“此二人言,右手不慎被砖砸伤,三月内将以左手写字。卑职看过,的确是伤了。” ??孟清和:“……” ??朝廷的诏令上写的是修书,不是服苦役,用得着到自残这个地步吗? ??看看都事,再看看纸上的名字,孟清和摇摇头,到底拿起笔,将两人的名字划了下去。 ??事已至此,人家不愿意,总不能绑去南京吧? ??在核实过余下四人的各项条件之后,大宁举荐的贤才只剩下两人、名单送到北京,沈瑄沉默无语。 ??再看汉王和赵王举荐的名单,更加无语。 ??顺天八府,大宁诸卫,宣府之地,广宁开原,就举荐出十个贤才? ??捏了捏额头,定国公心一横,十个就十个,照实报! ??边塞之地,民风彪悍,尚需教化之功,天子应能体谅。 ??永乐二年十二月戊寅,各府州县举荐的贤才名单陆续送达京师。 ??经朝廷第二轮选拔,入选的宿儒生员,将在年后启程进京,参与修书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清楚,自己参与的将是何等盛事。许多人进京的目的,不过是为今后的科举和官场铺路。 ??同月,日本朝贡的师团登陆宁波,在大明卫军的“护送”下,前往南京。 ??郑和船队已从日本,继续南下,奉皇命往安南一行。 ??船队携带的丝绸,瓷器和茶叶,在日本和琉球诸岛换回了不少的金银。 ??兴宁伯派来的人却有些特立独行,除了金银之外,还“换”了五六名工匠,都是制作倭刀的好手。上了船,这些倭人都被集中看管。郑和知情,特地派人询问,随船的丁千户亲自拜见郑和,取出孟清和的亲笔信。 ??读过信,郑公公二话不说,同样加入了换人的行列。 ??不换? ??不换也得换!反抗的定然是倭寇,统统抓起来! ??郑和的换人行动得到了王景弘的大力支持。 ??很快,汉王和赵王派来的人察觉了其中端倪,想跟着动手,可惜已经来不及了。好在有丁千户告知,兴宁伯有言,此次换来的工匠将无偿赠送两位殿下一批。当然,大头还是要献给天子的。 ??几句话下来,说得众人眉开眼笑,皆大欢喜。 ??由此可见,前武库司郎中,虽然离开文官队伍已久,一身本事却没落下。 ??丁千户会做人,会做生意,更重要的是,他还不晕船! ??选派丁千户随郑和一起下东洋,孟清和都不得不赞叹自己有识人之能,果真是眼光独到。 ??于是乎,在郑和的船队中,多出了一个深得兴宁伯真传的丁千户,下西洋的历史,也将因此而变得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