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122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26节 (第1/4页)

    ??无数的马穆鲁克人开始谈论起大明,谈论起东方,他们开始向往大明,渴望大明,甚至有人简单地将大明等同于不会饿肚子的圣地。大明在这里没有根,却凭借着这一种手段,强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收拢了数十万百姓的人心。

    ??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,朱权再次给朱允炆写信,希望朝廷继续提供粮食,并运输一批大明的书籍过来,以同化这批苦难的百姓。

    ??朱权希望扩大大明在马穆鲁克潜移默化的影响力,让大明成为水深火热之下百姓的救世主。

    ??寒风送走建文十五年,建文十六年的钟声敲响。

    ??这个元旦,很是特殊。

    ??因为满朝文武不仅要参加大朝会,还要参加东宫太子朱文奎的大婚之礼。

    ??朱文奎的太子妃所有人都知道,没有任何悬念,那就是一直陪伴在朱文奎身边,算得上青梅竹马的韩夏雨。

    ??吕太后、马皇后、朱允炆都很喜欢韩夏雨,品性纯良,为人机敏,善学善思,加上与朱文奎一起多年,经历过的事也多,感情深厚。

    ??这一年,朱文奎十八岁。

    ??大明王朝继续着自己的节奏不断进步。

    ??在建文十六年的二月份,跨越五百里的电报线路铺设完成。

    ??摩斯码终于还是被研究了出来,虽然与后世的摩斯码不同,但都是以长短停顿来代表不同字母,被国子监命名为卦符。

    ??四月份时,多头并进,北京至金陵的路线铺设成功,朱允炆在武英殿,摇动了第一次传递给金陵的电波,并使用卦符,发送了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报:

    ??生于大明,何其幸哉。

    ??长于大明,何其幸哉!

    ??大明子民,当有为于当世,留名于千古!

    ??大明江山,当屹立于寰宇,铸不朽丰碑!

    ??当金陵将电报的内容完美解读出来并送回北京时,一个全新的时代终于到来!

    ??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 大明科学研究院

    ??建文十六年,大明王朝蒸蒸日上。

    ??金陵造船厂热火朝天,新式铁船每隔两个月就会有一艘船下水。马鞍山冶炼厂高炉林立,新式冶炼厂让冶炼效率大幅提升。

    ??山西大同、宁武、河东、西山等地,蒸汽机轰鸣,以竖井提升的方式,将一车车煤炭升运上来,然后有人将煤炭运至转运区,会有商人带伙计将这些煤炭通过路与河运往北京、金陵等地。

    ??太行山中,千余匠人拿着铁钎、铁锤正在开山,一批批的人将破碎的山石用背篓背出去,朝廷要修铁路,不可避免地需要开山。

    ??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,打造一条条隧道以供铁路穿行。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,兴许要五年,要十年,要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。

    ??但朝廷的决心已定,一定要掌握开山隧道的技术,一定要研究开山支护的技术,一定要让火车通过群山抵达更远的地带。不管付出多少年月,多少财力,多少人力,朝廷都下定了不可动摇的决心。

    ??坚硬的地方,结实的地方,尚可以凿洞填充火药加快速度,可一些山石相对松软,不够结实的地带,则不敢使用火药,还必须小心翼翼,采取各种支护手段,确保不坍塌,还需要研究渗水的问题,必须做好封堵准备……

    ??国子监派出来的人与经验丰富的匠人组合,开始了大明大型工程基础建设的研究,这些研究不再是局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带,而是在群山峻岭之中。

    ??淮河某处,趁着枯水期,国子监匠学院带人分流堵住了一截河道,实现了河道地基处理,并完成了混凝土桩填充,实现了河道桩的建造。

    ??只不过鉴于黄河、长江根本就不适合分流堵塞,跨越大江大河的桩修筑依旧是个问题,国子监提出了河内围堰的想法,就是在黄河里面打造一个铁房子,铁房子高过水面,然后利用蒸汽机将水排空,在围堰内修筑混凝土桩。

    ??这个想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