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97 张邈仓皇奔河内 (第1/4页)
曹操现在没有空接见李象,就叫他在堂外等候,自在堂中吩咐程立等人具体的各项撤退事宜。 大致吩咐完毕以后,曹操与程立等人说道:“潘璋部的进军速度很快,他已经攻下濮阳,渡河而前,其先锋部队目前已至我城下,不但他的主力随后会到,乐进部肯定也很快就会来到。北边聊城,赵云攻城甚急,我已经传令夏侯惇,叫他尽快撤离。卫国县城,咱们不能久待了,必须及早撤走,君等回去之后千万不要耽搁,咱们最好今天晚上之前就能撤出县城,最迟不能超过明天上午。” 堂中诸吏闻得此言,表情不一。 有的比较慌张,有的看起来则较为镇定。 一人开口问道:“明公,我军现在撤去邺县的这件事情,本初公已经知道了么?” 问话之人不是别人,正是最早和刘岱一起迎曹操入主兖州,后来投降荀贞,再又后来却又背叛荀贞,投靠曹操的万潜。堂中这么多的吏员之中,关於弃城撤退这件事,万潜是最晚知道的一个,很多细节他不清楚,所以他现在有些忐忑不安。 曹操挺耐心地听完了他的问话,和颜悦色地回答他,说道:“万君,我於半个多月以前,就已经去书袁公,对他讲了,我想要放弃东郡,撤到邺县这件事情。” 万潜问道:“那袁公对此是何态度?” 曹操说道:“我和本初是什么关系?本初对此,当然是欢迎之至。” 在万潜看来,如果东郡不失,曹操至少还有一个立足之地,但如果放弃东郡,撤去邺县,那就是完全的寄人篱下,以后只能仰袁绍的鼻息,唯袁绍之命是从。 换言之,曹操以后的日子会很不好过。 曹操是他们的主君,曹操的日子如果不好过,他们这些属吏的日子可想而知,必然是更加不好过了。 万潜忧心重重,以后可该怎么办呢?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顿时浮起,一浮出来,就挥之不散。 曹操看出了他的忧心,摸着胡子,一副浑然无事的样子,笑着说道:“万君,你不要担心,本初已经答应我了,赵郡太守或者太原太守,随我我挑选一个。咱们到了蓟州以后,一样能和现在东郡一般。万君,你放心吧,我不会亏待你的。只要有我曹孟德的一口肉吃,就少不了你一碗汤喝。” 一口肉吃,一碗汤喝,这话虽然是俗语,但前边是口,后边是碗,前后不搭,却是曹操说错了,实际上应该说的是,有我一口肉吃,就有你的汤喝。 这却也是曹操虽然故作镇静,其实内心已经比较慌乱。 然在仓皇的状态下,万潜却是没有听出曹操这话的语病。 万潜不知“袁绍已经答应赵郡或太原,随曹操选一个当太守”这话是曹操在诳他,勉强地露出笑容,感激地说道:“多谢明公。” 曹操该嘱咐的事,该交代的事,都已经下过命令,程立等人纷纷从堂中退出。 出去之后,曹操已经把李象给忘了,幸得帐中的侍吏提醒,乃才想起,便招李象进来。 李象进到帐中,向曹操行礼,借着行礼的机会,不动声色的观察帐中。 帐中除了曹操之外,还有四五个从吏。 这几个从吏都没有带武器,但是在曹操的案上放着一柄佩剑。 曹操一边帮手那几个从吏收拾案上和堆积在柜子上的案牍,把它们放入箱中,准备带走,一边问李象说道:“有什么事情么?” 李象迟疑说道:“明公,可容末将私下汇报?” 曹操瞧了他一眼,见他吞吞吐吐,神色为难的样子,猜出了他想说什么,必是摸金此事无疑。 潘璋的部队来得太快,从各县搜集粮饷以扩充军资这件事,已经是来不及做。 曹操军中,说实话现在那是穷得很,能多一文钱,最好就多一文钱,他也想听听李象这两天有什么收获,於是就吩咐那几个从吏,叫他们暂且退出。 待着几个从吏全都退出堂外后,曹操停下了手头上的事儿,问李象,说道:“是不是有什么大的收获?” 李象说道:“启禀明公,的确是有一桩大收获。” 曹操相当高兴,说道:“哦?那你快说来听听,是什么收获,从哪里掘来的?” 李象回答说道:“便是在顿丘城北发现了一批秦时的大墓,有好几个,但都是刚刚发现的,还没有掘,所以末将就来请问明公,这几个墓是掘还是不掘了?” 顿丘县挨着魏国,在魏国的西边,是从魏国入冀州的必经之地。 曹操说道:“顿丘?” 李象回答说道:“是,明公,顿丘。” 曹操略微考虑了一下,说道:“如果是顿丘的话,倒是还可以一掘。”令道,“你现在就带人去掘,能挖出来多少是多少。” 李象说道:“明公,现在就去掘么?现在可是白天啊。” 以前,李象干这些勾当的时候都是深更半夜地去干。 曹操挥了挥手,说道:“哪里还顾得白天不白天!你叫兵士们都脱去戎装,假扮盗贼就是。” 下完命令,曹操见李象在帐中还不就走,磨磨蹭蹭的,时而抬头,偷偷地看自己,好像是还有话要说的样子